您的位置:首页 > 产经 >

改变单一评价标准打破好学生困境

2023-05-10 09:15:20 来源:中国教育报


(资料图)

在某社交平台上,有人建立了一个“好学生心态受害者”小组,里面的成员都是老师、父母心目中的“好学生”“好孩子”,然而他们都认为自己因为“好学生心态”而在不同程度上成为“受害者”。好学生作为从小被老师、父母夸奖的对象,怎么会变成受害者?在小组里,这些“受害者”纷纷发声,各种各样的“好学生病症”呈现在我们面前:“我是被父母老师吓大的”“我习惯于尽可能压抑自己每个细小的需求”……

“不敢犯错的人生”,像是在“好学生”的人生路上,特别是求学路上设置了一条钢丝绳,告知他们必须保持怎样的心态和唯一的目标方能走过,一步踏错便万劫不复。可以看到,“不敢犯错”的背后,其实是在受教育阶段就已经被固化的“好学生”心理模板和“被规定的人生”。

“好学生心态受害者”小组成员们自己对“好学生心态”有一个定义:好学生心态是人们为了完成家长或老师的期待而努力改变自身,成为他人眼中的好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情绪态度合称为好学生心态,包括高度服从、重视他人正向反馈、恐惧失误、习惯性讨好、过度反思等。因这一系列好学生心态导致的负面情绪和行为,称为好学生困境。小组认为,加速内卷、迎合他人、不知拒绝等“后遗症”,正是因为被当初“好学生的使命”固化的心态困在了牢笼里。

父母和老师过度要求成绩优秀,而缺少对孩子身心的关注,是“好学生心态受害者”在接受学校教育阶段的共同经历。成员中不少人都有着“将别人踩在脚下”的竞争心态,优越感与自卑感会因为不同的比较对象而出现。因望子成龙焦虑的家长和在考核中焦虑的老师,把学生一步步推向“好学生之路”,成绩成为衡量成长进步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指标。原本可以有丰富多彩成长路径的教育,变成了学业成绩这一根钢丝绳。

过度注重学科成绩而忽视学生的成长性,将“成长”定义为“成功”,将“成功”定义为取得好成绩,“好学生心态”就会出现偏差,保持这样的成功心态自然可能成为“受害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教育过程,变成了“二人行,必成对手”的相互竞争、相互妒忌的现实,学习自然失去了乐趣,成长便容易成为一个痛苦的过程。如果不能理性面对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的目标,对“好学生”只有单一的评价标准,没有适当的挫折教育,一味地要求孩子成绩好、不能失败,就容易导致学生心态的偏向。“好学生心态受害者”小组背后的问题值得深思,教育者和家长还需树立理性的教育观念,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成长道路上的得与失。(廖德凯)

(作者系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馆长)

关键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