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产经 >

“中科系”+“双创”载体 在成都迸发无限“火花”

2021-05-31 10:51:50 来源:成都日报

“双创”载体作为“双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成都高品质科创空间的布局正加速推进,聚焦成果转化又助力企业发展,从高品质科创空间到新型城市社区,成都正在持续强化产业功能区发展“引擎”,着力塑造城市未来新形态。

日前,“创孵中国·重庆站暨首届成渝双城特色载体论坛”在重庆举行,国科成都战略新兴产业国际创新孵化中心(以下简称“国科创新孵化中心”)荣获“成渝双城十大特色创孵载体(2021)”。与其他孵化载体不同的是,该中心是中科院在西南地区设立的唯一全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台,与中科院120余个院所进行对接,衔接政府、市场等资源,助力中科院技术成果市场化。

当“中科系”与“双创”载体结合,将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在这个位于市中心的高品质科创空间里又发生着哪些创新故事?在全国科技工作日到来之际,跟随记者一起走进这所科技成果的“中转站”。

聚焦成果转化  三年输出知识产权140余项

国科创新孵化中心位于成都市锦江区西部国际金融中心,是中科院在西南地区设立的唯一全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台,由国科创新成都公司运营。走进中心的大门,左边是几间办公室,右边是一个小范围的企业产品展区,记者到访时,这里正在举行一场项目路演。

“我们是2008年正式开始运行的,依托中科院品牌、科技、人才资源等优势,与政府、中科院体系研究所、行业龙头企业等各类机构合作。”国科创新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服务于新经济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重大战略需要的新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台,国科创新通过三年的运营建设,在高端项目引荐、人才及成果引进、科技企业落地与培育等方面的工作成效不断凸显,已建设成为了成都市具有中科院特色的科技成果创新与产业孵化台。

“将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孵化紧密结合,这是我们重点聚焦要做的两件事。”该负责人介绍,作为中科院科技成果的“中转站”,孵化中心汇聚了中科院及其他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高价值技术成果,并结合产业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培育、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工作,深度挖掘成果价值、精准匹配企业需求,打通成果转化中的“IP +资本+人才”三条纽带,提供成果转化从技术匹配、项目孵化、商业运营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服务,推进落实院地合作。

截至目前,国科创新成都公司已与20余家高校院所、30余位技术专家达成合作,储备的科技成果多达400余项,共发布和展示科技成果50余项,促成项目落地和科技合作10余项;孵化和入驻项目及企业共92家,覆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重点战略新兴产业方向,输出知识产权140余项。

此外,对于入驻企业,孵化中心还会提供场地支持和资源对接。这些对接包括:前期对公司架构进行指导、场地费用减免、链接中科院核心资源、为产品提供展示台、对接融资等。

“在成都市创建高品质科创空间的战略布局下,孵化中心将充分发挥中科院‘智力引擎’优势,围绕成都市成为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面向新经济领域的重大共需求和重点行业需要,实施新经济人才精准引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数字化创新运营等重要举措。”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国科创新成都公司正阶段推动包括中科院体系在内的科研院所、高校的新技术、新成果的落地转化及产业化发展,并将通过5年的运营建设,逐步将孵化中心打造成为西南地区具有中科院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科技“双创”基地、产业培育台和人才发展高地。

从“生物所”到“街巷里”  硬核生物科技助力循环经济

作为孵化中心的代表企业,中科智绿(成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智绿”)已经入驻一年多时间。聚焦“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国家战略需求,依托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强大的技术成果支持,目前,该公司已有多项技术在成都及其他城市落地。

“我们所提供的服务,覆盖了垃圾处理全产业链。”中科智绿创始人肖海介绍说,在源头的垃圾分类上,通过“智能设备+云端技术”,以及激励体系,来鼓励老百姓主动参与垃圾分类。

老百姓将生活垃圾丢入智能设备,通过分类称重等方式计算,可再利用的垃圾可以直接变成钱,餐厨垃圾可以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社区服务等。目前,该项目已在成都成华区和美社区落地。

垃圾就地化处理服务主要针对餐厨垃圾。中科智绿以中科院生物技术为基础,在城市建立小型分布式处理中心,对餐厨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该技术已在成都锦江区多个街道落地。

“对于餐厨垃圾来说,资源的循环利用很重要。”肖海介绍,利用智能设备对餐厨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甲烷,可以走能源路线,发电并入国网;得到的有机质则可以再利用,除了可以作为有机肥还田,还可以用来饲养蚯蚓、蟑螂、黑水虻等。

肖海表示,将餐厨垃圾有效利用,不仅可以改善人居环境,还可以为循环经济产业提供生产资料。“垃圾分类最终要用循环经济产业画句号。”

“所涉及的包括生物技术、现代制造技术、空气治理技术、水处理技术等在内的核心技术,都是中科院的科研成果。”肖海说,未来,希望往产业化联网方向发展,对设备和管理进行智能化升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也会发力循环经济产业,助力成都实现“双碳”目标。

攻坚“卡脖子”难题  中科院“学霸”自主研发国产GPU数据库

国科创新孵化中心不仅有中科院技术成果加持的公司,还有中科院毕业的“学霸”自主创业。毕业于中科院计算机所的成都量子象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量子象云计算”)CEO周明宏,便是其中之一。

公司2019年5月创立,研发领域是用GPU加速的数据库,不仅是四川首家本土成长的数据库公司,也是全国唯一一家GPU数据库公司。

在数据爆发式增长的今天,特别是通信、金融、互联网等领域产生的大规模数据,在实时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方面给业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依靠传统的CPU数据库,难以满足当下需求。相比前者,GPU数据库具有价比高,查询速度更快,善于处理高阶复杂计算等优点。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型电商台需要多个数据库分别支撑实时数据处理和历史数据分析,而我们的GPU数据库则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处理实时数据和数据分析。”周明宏介绍,经过前两年对产品核心引擎的研发,目前,量子象云计算已经完成单机版本研发。

“从第一行代码开始,我们的GPU数据库都是自己写的,所以这是完全的国产自主可控。”周明宏说,2018年,国家提出了35个“卡脖子”技术,数据库就是其中之一。今天,“与国际领先的数据库相比,国产数据库依然有一定差距。所以我们还需要更大的研发投入,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量子象云计算研发的GPU数据库的底层硬件还依赖进口,“我们也正和‘国家队’联手,开发高能数据库一体机。”他说,届时,整个产品都会全面实现自主可控(记者 曹凘源 )

最近更新